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28岁辞职“下海”,年逾不惑回汉创业,从白手起家的“门外汉”,到上市公司的“掌舵人”,协会员单位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通达”)董事长王开学抢抓数字经济风口,凭借技术创新闯出一条路,以“数智化”建设推动城市更“智慧”。“数字经济时代,真正有价值的公司是处在数据要素核心产业链的企业。”近日,王开学在接受长江日报《在场》专栏采访时表示,在武汉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的当口,公司发挥长期技术沉淀和行业经验优势,实现了自身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双向奔赴。
采访现场
看中商机回汉创业见证武汉数字经济发展学机械的王开学接触公共安全数字化领域,是从下海“打工”开始。1992年,在武汉工学院(现改名为“武汉理工大学”)当学院团委副书记的他,从大学辞职,带着1000元南下,在深圳与人合伙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之后又去北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当副总经理。2005年初,一次回武汉老家探亲,路过江夏纸坊时堵车严重。基于在深圳、北京积累的经验,他主动找到江夏区有关部门,提出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的方案,并很快得到认可。他的方案解决了当时江夏区交通管理难的痛点,从此更加坚定了他回汉创业的信心。
创业初期
“20年前,沿海与内地还是存在技术创新及商业场景创新的落差,内地市场巨大。”王开学认为自己很幸运,并非科班出身,却享受到了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当时的武汉,在他眼里处处都是商机。2007年,时年43岁的王开学带着1000万元回到武汉,选址光谷,创立中科通达,与另外6名员工挤在一间6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开始“干工程”。“那时光谷软件园投用没多久,我们见证了光谷最早一批软件、通信信息和互联网企业的发展。”王开学回忆。和所有的创业公司一样,公司发展初期磕磕绊绊,数次离关门仅一步之遥,在王开学的坚守下,业务范围逐步从武汉扩大到湖北全省,公司经营也持续稳步上升。2021年,中科通达在科创板上市,成为华中地区公共安全信息化第一股。
“全息路口”试运行助力通行效率提升约25%4个月前,中科通达开发的全息路口解决方案在武汉东站试运行,采集100多万次过车数据,识别近6万次超速、逆行等交通事件,通过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等技术,实现路口车辆延误减少约20%,通行效率提升约25%。据王开学介绍,“全息路口”通过高清摄像机、毫米波雷达等设备,采集交通数据,再通过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并上传到指挥调度中心,以诊断报告的形式为交警部门提供决策支持。该项方案不仅为当下的智慧交通提供技术支撑,也力求通过人、车、路的信息实时交互,为即将到来的自动驾驶时代“铺路”。
“全息路口”演示图。
这只是中科通达自研的公共安全信息化技术在交警系统的一个小小应用。走进中科通达大门,满墙的专利发明证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公司发展至今,研发人员占比达36%,拥有126项发明专利。16年深耕数字治理,所有解决方案、产品背后,是一套以数智云OS为代表的庞大数据基座。“我们就像一座桥梁,一头链接数据资产所有者,一头链接数据要素运营商。”王开学认为,中科通达一直扮演着中间数据资产管理者的角色。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智云OS引擎,拉通了中科通达自研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AI中台、视频中台等产品,依托各种算法技术,可提供上百项功能供各行业用户进行选配。“智慧一座城,通达千万家。”近年来,王开学带领团队,立足武汉,走向全国,公司省外业务占比从上市之初的10%增长到目前的接近50%,服务领域从高度聚焦公共安全信息化,扩展到数字社会治理与公共安全综合服务,涵盖数字公安、智能交通、智慧社区、数字派出所等。
数智云OS架构图。
【企业家访谈】
王开学:不放弃,就有可能往前走得更远长江日报:近几年武汉数字经济发展迅速,这对于本土科创公司发展有什么优势?王开学:武汉这几年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这方面的政策红利非常多,再加上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创资源非常丰富,为中科通达公司扎根武汉提供了“沃土”。我们确实很幸运,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赛道,在这个行业经营十多年,公司积攒了很多行业经验,数字化处理能力和解析能力有了较大提高。长江日报:如何克服创业的艰难时刻?王开学:创业肯定很艰难,越到后来越觉得是一条不归的路。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每一次的创业经历都可能九死一生,但当你不放弃的时候,就有可能往前走得更远,这也是一个意志的选择和意志的考验。长江日报:对公司未来有何规划?王开学:唯有创新才能够真正让企业摆脱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带来的困扰。公司将进一步聚焦数字技术,以技术创新来推动企业发展,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感知、云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数字社会治理与公共安全服务领域持续探索耕耘。(文 / 长江日报记者 柳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