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泄露问题频发?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将实施准入管理
2021-04-21
CPS中安网
点击量:2808
隐私泄露问题频发?工信部:智能网联汽车将实施准入管理
【
安防展览网 政策法规】随着315晚会人脸识别的隐私泄露和特斯拉车内
摄像头“高清画面”在海外市场流出的问题曝光,与之相关的——智能汽车个人隐私保护是否到位、是否收集敏感信息的问题再度被人们质疑,一时间引发了热议。
4月7日,工信部为了化解消费者的信息安全焦虑,公开征求对《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指南(试行)》的意见。该指南还明确要求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应实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定重要数据目录,不得泄露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信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信息,应向行业主管部门报备。
1、加强监管,解决智能网联车用户隐私问题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特斯拉的内部摄像头的位于车内后视镜的上方,镜头所展示的画面相当清晰,甚至车内所有状况包括乘客和驾驶员的面部表情和视线等一举一动都可以通过镜头清晰地记录下来。
视频在互联网上发布后,不停地发酵并受到群众热议。特斯拉对此回应称,驾驶室摄像头在北美以外的市场并没有激活,即使是在美国,车主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开启使用。这番回应被网民怼上热搜:“要么,是个人隐私得不到足够保护;要么,车主花钱买了个‘没用的摄像头’!”
在车内装摄像头实际上是对乘客及驾驶员起到安防监控的作用,它本身是作为一种数据收集装置是用来搜集用户在驾驶时的各种行为表现的,就像是给生活加上了一只“天眼”。从本意上来说,摄像头的安装是为了不断完善车辆各项功能,但同时它也触碰到了个人隐私。
包括特斯拉在内,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都有在车内装有摄像头和麦克风等装置的现象。这些设备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无形中存储着我们的“秘密”。不仅是特斯拉,几乎所有智能汽车收集的信息、交互的数据、有记忆功能的设置,都涉及到信息和数据安全问题。
除了手机之外,智能汽车也将成为最大的个人数据来源渠道。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的配置,不仅给车主带来方便,也给数据
安全带来了新挑战。
因此,征求意见稿要求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应针对车辆的软件升级、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建立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监测服务平台,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一致性。
此次政策的发布,针对近年来汽车监控所涉及的隐私问题,对智能网联车市场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
2、推动发展,促进智能网联车市场血液流通
由于顶层政策不断加持车联网及
智能交通行业,智能网联汽将车在终端渗透率得到快速提升,不断拉动网联车辆需求。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布局应用将逐步完善,体系建设和产业将加速发展,智能电动也呈加速增长的趋势。
除此之外,政策的发布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国内车联网的快速发展,还规划了国内车联网从当前到2035年各个阶段的详细目标和发展路径。如今,智能网联车的生产技术已相对发达,汽车动力和加速方面开始趋于同质化,智能化成为各智能网联汽车厂商相互较量的重要布局方向。
目前,千方科技在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合作领域携手百度,共同探讨和实践对应的合作模式,为具备自动驾驶能力的车辆、新型城市交通体系提供多样解决方案。此外,千方科技还投资设立了北京智能车联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是中国实现大交通产业布局的公司,从商用车到乘用车,志在中国无人驾驶Ⅴ2X生态型公司。
3月25日,以中国足球称霸的恒大集团召开恒驰智能网联发布会。会上宣布将会联手百度、腾讯,结合恒大生态打造双生态系统。智能座舱、超算力平台、智能生态圈等重磅产品陆续在发布会亮相,恒驰汽车的发布引起了广大车迷的关注。除此之外,吉利汽车也将联手腾讯等大力发展智能网联车。
近年来,我国频频推出相关政策,是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的体现。不少企业趁热打铁,纷纷加入智能车联网行业中角逐。
据相关资料显示,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已经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通过合作互赢的方式,在汽车部件供应厂商上占一席之地;而谷歌、小米、百度等企业则刚宣布一脚踏入造车行业,仍在探索之路;另一头,涉及安防业务的厂商也开始跨界造车,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千方科技尝试进入新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3、积极引导 为智能网联车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未来,中国会无处不在的5G基站、连结性产生的大数据和商业开发的基础上,将车辆通过无线网络与基础设施、人、云端服务器连接,实现车辆进一步的智能化。
面对竞争激烈的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市场,中国还应该有前车之鉴,将信创产业与智能网联车产业相结合,在准入管理上以更高的标准引导企业积极研发和投资核心技术,提升汽车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还应遵守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建立覆盖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保护车辆及 其联网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
有关监管机构也应当在核心领域制定严格的要求和规则,避免汽车企业走弯路,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护航。
无可否认,科技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带来隐私问题,人们目前进入了一个“弱隐私时代”,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安全问题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因此在数据得到保障之前,车联网产品的发展相对会受到制约。
只有当隐私问题被解决后,出行之外的娱乐、社交、资讯等一系列服务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万物互联时代,智能手机、智能硬件、车机多端等的互联,也将构成车上、车下连贯的无缝服务生态。
附件列表